池州:织密青少年成长"防护网"

校园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沃土,也是构建安全防护网的重要阵地。记者近日走访池州市主城区多所中小学,实地探访各校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创新举措。走进贵池区秋浦小学,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标语格外醒目。课间时分,同学们或驻足观看安全教育展板,或围坐讨论安全常识。该校302班的严同学分享道:"学校定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交通安全体验等活动,让我们掌握了实用的自护技能。"该校不仅定期开展专题安全教育,还将安全知识融入日常教学。每周的班会课上,班主任都会结合社会热点,通过生动案例讲解安全常识。特别是在防溺水教育方面,严格执行"1530"制度,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安排不少于半小时的专题教育。池州市第十一中学早在2007年就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为帮助初一新生顺利适应新环境,每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指导学生应对青春期困惑。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同学们提供倾诉心声、寻求帮助的私密空间。据了解,池州市各中小学都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通过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多措并举,为青少年成长撑起保护伞。

时尚
上一篇:中甲联赛:广东三队皆战平,争冠两强并驾齐驱
下一篇:抗组胺药会产生依赖性?能不吃就不吃?真相来了|健康辟谣关于抗过敏药物是否会产生依赖性的讨论一直存在实际上,现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症状,并不会导致生理依赖这类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的需要澄清的是,药物依赖分为两种: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抗过敏药物既不会让身体产生耐受性需要加大剂量,也不会引发心理渴求部分患者长期用药是因为慢性过敏症状需要持续控制,而非药物本身导致依赖专家建议:对于季节性过敏或急性症状,可按需服用;慢性过敏患者则需遵医嘱规范用药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复,反而影响生活质量关键是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