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青年急救员”志愿服务项目启动

  3月27日,由滁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团市委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青春守护 ‘救’在身边”——滁州市“青年急救员”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在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活动旨在通过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首批45名“青年急救员”宣讲志愿者正式受聘上岗。

  启动仪式上,来自公安、救援队、高校的四组专业人员依次登台,展示了简易担架制作、心肺复苏、创伤包扎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滁州市1054救援队队员用情景剧还原急救现场,生动演绎了急救操作流程,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活动中,首批45名“青年急救员”宣讲志愿者接过聘书,正式成为急救知识传播的先锋力量。来自消防救援、高校等领域的青年代表还通过真实案例,讲述了急救知识在火场逃生、灾害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并分享了个人救援事迹。

  根据项目工作方案,下一步滁州市将围绕进机关、进企业、进高校、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六进”计划,全面推进急救普及。青年急救员将走进机关讲解办公室火灾应对,深入企业普及消防与创伤包扎知识,在高校组织学生实操心肺复苏,赴农村开设防溺水课堂,到社区宣传电瓶车充电安全,并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布系列急救知识,通过线上课程和互动答疑扩大覆盖面。

  据悉,该项目是推动社会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青年志愿者的桥梁作用,将急救知识转化为社会共有的“生命技能”。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共同见证项目启动,随着该项目的深入推进,青年志愿者纷纷表示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为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贡献青春力量。(记者胡文峰)

热点
上一篇:抗组胺药会产生依赖性?能不吃就不吃?真相来了|健康辟谣关于抗过敏药物是否会产生依赖性的讨论一直存在实际上,现代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可逆性阻断组胺受体来缓解症状,并不会导致生理依赖这类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是安全的需要澄清的是,药物依赖分为两种: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抗过敏药物既不会让身体产生耐受性需要加大剂量,也不会引发心理渴求部分患者长期用药是因为慢性过敏症状需要持续控制,而非药物本身导致依赖专家建议:对于季节性过敏或急性症状,可按需服用;慢性过敏患者则需遵医嘱规范用药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复,反而影响生活质量关键是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下一篇:7月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