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金寨县青山镇:“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金寨县青山镇:“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2025-07-03 15:13:10 [休闲] 来源:地球线

  在金寨县青山镇的青山绿水间,一场以“积分制”为核心的乡村治理变革正在悄然为乡风文明注入新动能。这项将村民日常行为量化为积分兑换的制度,不仅让乡村治理有了具体抓手,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模式。

  从“旁观者”到领头雁

  71岁的张成凤是抱儿山村党龄34年的老党员。在“积分制”实施前,他虽热爱文艺,但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高。自从村里实施了文明新风“积分制”,张成凤的思想和行动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发现,通过参与村级文化活动、支持村级事业发展可以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更重要的是,积分排名靠前能登上村里的红榜,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位老党员连夜敲开了村支书的门:“我牵头组建文艺队,不要物资奖励,就要个党员示范岗”!

  张成凤主动联系村里热爱文艺的村民,牵头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文艺队伍。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利用农闲时间创作排练,推出了广场舞、小品、快板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不仅在村里演出,还受邀到其他村交流表演,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其他村级事务中,张成凤积极参与,主动建言献策。当张成凤的名字首次登上“红榜”时,他笑着对大家说:“党员就该像积分榜一样,时时处处亮身份、作表率”!

  从“不在意”到“要参与”

  今年50岁的詹伟是青山村村民,过去对公共事务参与度不高。文明新风“积分制”实施后,村里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详细说明了积分规则:参与一次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可以积5分,主动调解邻里纠纷积3分,自家房前屋后保持整洁一个月积10分等,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詹伟一开始并不在意,但看到邻居参与村里活动兑换到了洗衣粉、洗洁精等生活用品,心里开始有点“想法”了。

图片13.png

  从那以后,詹伟开始主动收拾自家门口的杂物,将公共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一个月就因此获得了10分。尝到“甜头”的他,参与村里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村里组织的植树活动中,他不仅早早到场,还主动帮忙搬运树苗、提水浇灌,这次又获得了5分。在邻里关系上,他也发生了很大转变。邻居家的孩子不小心打翻了他家晾晒的衣服,要是以前他肯定会大发脾气,可这次他不但没有生气,还笑着安慰邻居说没关系。邻居为此十分感动,两家的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他因为这次友善的处理方式又积了3分。此外,詹伟还主动当起了村里的垃圾分类宣传员,向其他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和方法,帮助村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又获得了不少积分。

  在“积分制”实施三个月后的第一次红榜评选中,詹伟凭借累计85分的高分成功登上红榜。现在的詹伟成了村里的“移动监控”:发现乱倒垃圾立即上前劝说制止,遇到矛盾纠纷主动当起“老娘舅”,甚至还自费购买小喇叭录制防火防盗宣传语。在最近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他作为红榜代表发言。詹伟激动地说:“以前觉得村务是干部的事,现在明白好日子要靠大家双手挣积分”!

  从“默默无闻”到“热心人”

  在茅坪村,有一个叫刘明灿的32岁青年,是荣登乡风文明红榜的公益之星。

图片14.png

  从前的刘明灿因身体原因鲜少参与村集体活动。在村干部的鼓励下,他通过“积分制”找到了参与村务的途径。“积分制”为刘明灿打开了新天地。第一次参加环境卫生整治,他认真清理了村口淤堵的排水沟;护林巡查时,他来回穿梭在山间地头,一旦发现火情势头,第一时间通知村委会。

  当刘明灿的积分攒到100分时,村委会把积分发到了他手中,鼓励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村集体做贡献。如今的刘明灿成了村务“多面手”,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他蹒跚却坚定的身影,正沿着他走过的山路,丈量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积分制”成为“文明密码”

  近年来,青山镇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物资的“小实惠”来激活村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热情,利用红榜公示、表彰大会等“大荣誉”,塑造文明新风尚。同时,将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指标,让村规民约从“墙上贴”变为“心里记”。无论是党员示范还是特殊群体参与,都让村民在服务集体中实现自我价值,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如今的青山镇,村道整洁有序,邻里互助成风,文化活动常新。这场始于“积分”的治理革命,正将文明基因注入乡村振兴的血脉,让每个村民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执笔人”。(颜凯)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