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册清乾隆年间刊刻的《论语集注》被送到修复室时,它的状态令人揪心:37处虫蛀贯穿全书,最大蛀洞达2.3×1.8厘米,书页酸化严重到pH值仅4.2。作为从业12年的古籍修复师,我将记录这次历时83天的抢救性修复全过程。
我们先用纤维分析仪确认纸张为竹纸混合20%楮皮纤维,这与开化纸的配比相似。通过多光谱成像系统发现:
特别棘手的是第9叶的"克己复礼"章,蛀洞恰好贯穿"礼"字关键笔画,需结合版本校勘进行补笔。
采用蒸汽软化技术,将湿度控制在55%±3%RH环境下操作:
工序 | 耗时 | 工具 |
---|---|---|
分离粘连页 | 6小时/叶 | 0.3mm竹起子 |
去酸处理 | 3次浸泡 | pH7.8碳酸氢镁溶液 |
最薄的书页仅0.07mm厚,清洗时需用特制100目尼龙网托承,水温严格保持32℃。
为复原纸张质感,我们:
染色环节使用矿物颜料,通过15次调试才匹配出与原纸一致的"蜜饯色",色差ΔE<1.5(CIE LAB标准)。
在40倍体视显微镜下:
关键的文字补全参照了天禄琳琅藏本的同版式,采用"掇笔法"复原笔画,确保学术准确性。
最后阶段采用传统"金镶玉"装帧:
修复后检测显示:纸张抗张强度提升47%,预计可稳定保存200年以上。当这册《论语》重新闭合时,书口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达到了"风过能翻页"的完美契合度。
(全文完)